- 系統簡介
- 主要功能
用于情緒與行為障礙、自閉癥、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智力發育遲緩、語言溝通障礙的治療。通過對音樂、圖像信號進行頻率檢測、處理,為自閉與多動障礙的康復訓練提供相關信息。主要功能為:
- 視覺喚醒:采用動感視頻、腦電波誘導進行全程處理;
- 情緒調節:(生理機制、主觀體驗、客觀認知):可開展腦電波α、β、θ、α/θ波嵌入動漫音樂與現實同步速寫、鏡像、速寫、卡通、三基色、滾屏視頻畫面效果相配合;
- 行為干預: 使用示范法對康復對象進行行為矯正,并起搞起生活自理能力和交往技能;
- 早期語言溝通:包含非語言、語言溝通,可開展圖片輔助溝通(替代性:實時最小音位對比,實時音位矩陣對比、切換、輪替,最小音位、音位矩陣對比,補償性:實時主頻模擬調整),能采用384個標準圖形符號進行社交技巧訓練,含8個分類;
- 量表評估:包括自閉癥量表評估和多動癥量表評估兩部分。自閉癥量表采用自閉癥兒童行為評估量表,可對自閉癥人群的感覺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進行評估;多動癥量表評估可對康復對象進行行為、情緒、注意力等方面的評估;
- 康復效果監控:采用單一被試技術對康復訓練效果進行全程監控;
- 綜合康復支持系統:遠程康復指導與在線診斷評估,個別化康復方案定制與康復資源推送系統,專題講座等遠程康復教育。
- 視聽喚醒
- 情緒調節
- 行為干預
- 早期語言溝通
- 量表評估
視聽喚醒
自閉癥和注意缺陷與多動癥障礙的首要共同問題即為注意力差,尤其是共同注意能力低下,該問題將嚴重影響其康復訓練效果。本功能模塊貫穿于整個系統,主要用于進行個別化訓練前的導入階段,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視聽喚醒模塊根據人眼視覺追蹤的原理,利用各種緩慢連續的線條變化,結合視頻呈現與音頻刺激,將康復對象注意目標逐漸引導到有意義事物上,以提高視覺注意力為主要目的。
特點:色彩以黑白色為主體,補充紅、綠、藍等純色。線條組合從無意義的幾何圖形無縫轉換到簡單的人或物的圖形。

情緒問題是自閉癥及注意缺陷與多動癥障礙的常見問題。從心理治療的角度,情緒障礙的干預分為二個部分:情緒誘導和情緒認知,其中:情緒認知由表情認知和情緒體驗組成。情緒調節功能模塊結構如圖所示:

情緒誘導
情緒誘導模塊主要采用生理調節的方式,根據視覺交叉原理和腦電波誘導技術,通過現實和虛擬雙重畫面效果伴隨相匹配的音樂刺激,使得康復對象身心與音樂形成共鳴,讓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和釋放,喚醒自我覺察、洞悉與頓悟,改善康復對象的情緒問題。
內容包括:
動畫世界:畫面諧謔有趣,音樂活潑流暢,可以激發童心,回歸寧靜素樸
卡通天地:畫面動感十足,造型生動,色彩鮮明。易產生聯想而微調情緒
動漫樂園:色彩奇幻,形態抽象,增大情感體驗和想象空間,給人以夢幻感
花之旋律:畫面著重描寫景物、人物,內容或深奧或通俗易懂,極富幻想

情緒認知
① 情緒體驗
研究表明,自閉癥人群存在情緒的主觀體驗障礙,難以體會喜、怒、哀、樂、驕傲、自豪等不同情緒間的區別,這一障礙將導致其情緒行為的問題。情緒體驗功能將性質不同的影片、音樂、故事誘導出某種暫時情緒,展現康復對象豐富的內心世界,以此作為交流的平臺幫助自閉與多動障礙人群疏導并區分各種不同的情緒,為交往活動做準備。
② 表情認知
識別他人的表情,對于自閉癥人群來說也是一大難點,阻礙了其參與社會交往。表情認知采用照片及卡通動畫兩種形式,呈現微笑、大笑、哭泣等基本表情及相應體態,同時配有生動形象的聲音,而使康復對象更好地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緒。

行為障礙的干預分為三個部分:生活自理、交往技能和行為矯正,其中:交往技能由早期交往技能、生活情境交往、綜合交往能力組成。行為干預功能模塊結構如圖所示:

生活自理
提高康復對象生活自理與適應能力是康復訓練的主要目標,康復實踐證明,通過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訓練,康復對象也能不同程度地掌握多種簡單能力,為日后的生活自理打下了良好基礎。本系統利用計算機軟件幫助訓練,用于養成良好生活技能所需的基本能力,促進早期交往技能的形成。

交往技能
① 早期交往技能
自閉癥與多動癥人群普遍存在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不大察覺別人的存在;與人缺乏目光接觸,不能主動與人交往;在群處方面,模仿力較弱,缺乏合作性;想象力較弱,極少通過玩具進行象征性的游戲活動。本系統采用社交故事的方式,為康復對象養成良好的早期交往技巧和提高生活基本能力構建了一個開放式的訓練平臺。
內容:有12個主題訓練,分為兩部分:(1)助人、分享、交朋友、合作、講禮貌和不斷嘗試等六種社會行為的訓練;(2)認識聲音、傾聽習慣、自信、情緒理解、人際交流和禮貌用語等六種基本交往技巧的訓練。
特點:幫助有行為障礙人群加深對日常生活情景的認識,引導他們塑造簡單的良好行為和習慣。

② 生活情境交往
生活情境交往模塊是根據自閉及多動癥人群的特點,圍繞社會行為問題,通過情境呈現的形式,以互動、有趣的環境模仿形式,更快、更有效的幫助他們認識并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包括44個主題,如:公共汽車上、車站后車室、圖書館門口等等。例如:考試紀律,①請仔細觀察圖片,描述圖片的情景;②請找出圖片中出不正確的地方;③請來說一說為什么;④如果發現別人作弊時,該怎么辦呢?⑤分析并給出考試時如何做才是正確的;⑥結論:考試要遵守考場紀律。

③ 綜合交往能力
綜合交往能力部分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將常用的交往技巧及在交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呈現出來,從而達到提高康復對象交往能力的目的。例如:大象藍藍,①觀看《大象藍藍》的影片。引導康復對象分析大象藍藍的在故事中的勇敢、樂于助人表現;②扮演角色游戲,要求康復對象扮演藍藍;③再次觀看《大象藍藍》的影片;④將行為類化到生活情境中。

行為矯正
提供強化法、系統脫敏法等十種行為矯正的典型方法及案例分析,對行為問題嚴重的自閉癥人群進行行為干預。例如:代幣法(標記獎酬法)指在目標行為出現時,給予一種強化物,可用其去換取種種優待,一種用強化目標行為的強化物所進行的行為矯正程序。一般而言,只要可以積累起來交換的東西均可作為代幣。包含塑料片、五角星、小紅旗、小紅花、記號等等。

通過干預實現語言溝通能力,是每個家長及老師的心愿,自閉癥與多動癥人群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早期語言溝通能力訓練就是通過一系列意識喚醒的手段,培養康復對象的共同注意能力,激發溝通意識的形成;并通過一系列非言語溝通訓練,培養其在語言缺失的情況下與人溝通的動機,掌握一定的非言語溝通能力。根據語言發展的規律以及重度溝通障礙者語言溝通能力訓練的實踐經驗,早期語言溝通系統將訓練分為二個部分: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是指替代性及擴大性溝通方式(AAC),據統計,約有20%左右的自閉癥人群終生不會發展出任何語言,因此使用輔助溝通是他們唯一的溝通方式。可利用高科技輔助溝通用具,進行圖片交換溝通系統訓練(PECS)。
內容:根據泰億格博士團隊編輯的“ 語言溝通標準圖庫”,采用動畫語音、版面設計系統、掃描型溝通板進行溝通訓練。
- 特點
- :
- 讓喪失語言溝通能力的康復對象借助溝通輔具,維持日常生活的溝通能力,進而能夠參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生活, 增加個人就業機會,重建人格尊嚴。
語言溝通
通過約130個核心詞語,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語言溝通能力。
內容:根據泰億格博士團隊編輯的“核心詞匯標準庫”,從詞語的理解與表達兩個緯度來進行語言溝通訓練。
特點:利用豐富的圖片、動畫資源,循序漸進地進行語言強化訓練,簡單易行的人機交互方式特別適用于身體運動能力受限的康復對象。

量表評估
量表評估包括自閉癥量表評估和多動癥量表評估兩部分。自閉癥量表采用自閉癥人群行為評估量表(ABC),可對自閉癥人群的感覺能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進行評估;多動癥量表評估可對康復對象進行行為、情緒、注意力等方面的評估。